法律问答

工商部门如何认定虚假宣传,有哪些相关的规定

消费者维权
2023-08-09 02:41:32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如何认定虚假宣传行为
    1、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如下:
    (1)主体判断上,双方是否存在市场竞争关系;
    (2)侵权方主观上是否存在恶意;
    (3)侵权方在宣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假的成分;
    (4)虚假宣传及误导宣传的后果是否损害了消费者或竞争者的权益。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
    【财产损害的民事责任】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惩罚性赔偿责任】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二、法律规定虚假宣传怎么处罚
    法律规定虚假宣传的处罚如下:
    1、因虚假宣传行为而发生的经营额达到5万元的,增加罚款1万元;超过5万元的,每增加5000元,增加罚款1000元;
    2、虚假宣传行为延续的时间达到三个月的,增加罚款1万元;超过三个月的,每增加1个月,增加罚款3000元;
    3、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的,广告费用达到5000元的,增加罚款5000元;超过5000元的,每增加1000元,增加罚款2000元。
  • 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虚假宣传的认定原则如下:
    1、主体
    行为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
    2、行为
    上述主体在客观上对其商品或服务做虚假广告或以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3、结果
    上述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因而具有社会危害性。
    4、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方对虚假广告负法律责任;对广告主,则不论其主观上处于何种状态,均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广告法》第三条
    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广告法》第四条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 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夸大宣传是指通过滥用溢美之词,甚至是违反科学规律的结论,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不切实际的宣传,诱骗他人过高估计广告中宣传产品的质量、性质、功效,从而达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目的的违法广告。
    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