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行政案件立案期限好久

行政处罚
2023-08-11 09:06:5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行政案件办案期限是多久
    1、行政案件办案期限是90日。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1、警告,属于国家对行政违法行为人的谴责和告诫,是国家对行为人违法行为所做的正式否定评价;
    2、罚款,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人强制收取一定数量金钱,剥夺一定财产权利的制裁方法;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产和物品收归国有;
    4、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机关强制命令行政违法行为人暂时或永久地停止生产经营和其他业务活动;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机关暂时或者永久地撤销行政违法行为人拥有的国家准许其享有某些权利或从事某些活动资格的文件;
    6、行政拘留,治安行政管理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短期剥夺其人身自由。
  • 行政案件办案期限一般为六个月。行政案件适用的办案期限,与普通程序民事案件是一致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法律依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 法律分析:行政案件立案时限 应在7天内立案。重大、复杂线索,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三十日。特别重大、复杂线索,经地(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六十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