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效力待定的定义是怎样的,法律的规定有哪些

2023-08-11 12:52:52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遵循法律文件规定的行为。法律效力有时是指某种行为或事实的法律效力,即可以获得积极的法律后果。例如,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受到法律保护。显然,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行为和事实的效力是由规范性法律文件赋予的。只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当然具有一定的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九条
    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
    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 法律效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某种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进行活动且必须服从,即法律约束力。法律效力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 效力待定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对于效力待定的合同一般又称为效力未定合同,根据事后是否追认或处分权判断效力。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