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小学带手机去学校能被开除吗?

劳动合同纠纷
2023-08-14 14:23:1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般会被学校开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者,学校可酌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 小学是不能开除学生的:未成年人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因而个别中小学生即便严重违纪,也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经过教育或者成熟之后改过自新的可能。而所谓学校应有权开除这些学生,显然是建立在这些学生已经“无可救药”的假想基础上。而必须看到的是,作为未成年人,中小学生们难以做到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其中不少人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学校与家长及社会应当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承担更多的责任。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少数未成年人严重违纪,学校、家长与社会并非没有责任,甚至可以说恰是这些方面没有完全尽责的体现与结果。所以对于少数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学校与家长都应更多地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而不能将全部过错都归咎于犯错的未成年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零八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本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 法律分析:学生可能会在上课时看手机,老师也可能对看手机的学生进行处理,但是,任何一个老师,也无权开除学生,你以为老师是皇帝啊,说开除就开除了。如果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违规违纪,即使是学校,也无权开除学生,发生重大事件,不宜在原学校就读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为其提供转学方面的帮助,但不能开除。如果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比如高中段学校,有权开除学生,但这个权力,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有的,都可以随意开除学生的。学校要处分学生,特别是开除这样重的处分决定,是要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召开学校行政会或者校长办公会研究,才能给出处分决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条 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