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在朋友圈发泄了一下情绪,没有指名道姓,不具有任何指向性的,构成名誉权侵犯吗?朋友圈200人左右,并且没有像第三人透露过说的是谁,但是事后有几个人猜到了算侵犯吗

侵权赔偿
2023-08-15 09:28:5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三种,包括侮辱、诽谤以及在新闻报道中有严重失实的情况,对他人名誉造成了损害。一般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并不会直接认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而在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那么才有可能按照这两罪中的一种来定罪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本条是关于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侵害自然人个人信息的规定。
  • 对于他人名誉权进行侵犯的形式包括有:
    1、故意以语言、文字、暴力等手段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
    2、故意或者过失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千条
    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 法律分析:构成朋友圈侵害名誉权的,要满足以下几个要件:1、被侵权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要证明侵权人确实在朋友圈发表了侮辱诽谤的内容,对被侵权人造成了名誉损害。
    2、侵权人的行为违法。只要侵权人采用了侮辱,诽谤等方式对他人的名誉进行了损害,就是违法行为。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违法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是一种因果关系。否则,不能构成侵权。4、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侵权人有过错是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都构成侵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