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离婚财产保全前,对方财产就转移了,还可以追回吗

离婚
2019-06-04 09:41:54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1、可以直接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离婚,即使没有证明感情破裂的证据也可;
    2、只要没有特别约定,婚内获得的财产属夫妻共同所有,你可主张平均分割;
    3、若能证明另一方在婚姻中存在过错,比如外遇、家庭暴力等,在分割财产时可要求其少分,同时可向对方主张过错赔偿;
    4、财产约定协议书如果是假的,你可以不认可; 离婚诉讼比较复杂,如果有需要可以带材料面谈。
  • 如何申请离婚财产保全
    1、提供担保。

    人民法院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必须由申请人提供担保或交纳保证金,并且当事人需提交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

    2、处于预防财产损失。

    只有在诉讼争议的财产存在毁损、灭失等危险,或者有证据表明被申请人可能采取隐匿、转移、出卖其财产的,人民法院方可依职权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保全限于争议财产。

    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保全的范围应当限于当事人争议的财产,或者被告的财产。对案外人的财产不得采取保全措施,对案外人善意取得的与案件有关的财产,一般也不得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被申请人提供相应数额并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作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解除财产保全。

    4、申请的法院。

    离婚诉前财产保全,由当事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在人民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后,申请人起诉的,可以向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

    5、不动产的保全。

    人民法院对不动产和特定的动产(如车辆、船舶等)进行财产保全,可以采用扣押有关财产权证照并通知有关产权登记部门不予办理该项财产的转移手续的财产保全措施;必要时,也可以查封或扣押该项财产。

    6、法院裁定财产保全。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 你好!根据本律师多年办理相关案件的经验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对于你的问题回复如下:
    一、可以依法委托律师向银行对夫妻共同财产予以财产保全,同时如果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可依法委托本律师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解除婚姻关系、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解决小孩抚养问题和抚养费用等。
    二、由于此类事务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问题,不明之处可电话咨询本律师。
  • 协议离婚的具体步骤:
    1、双方写好书面申请和协议,包括给民政部门的离婚申请书,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包括双方对财产、孩子抚养等方面的协议。
    2、带上2寸免冠照片、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离婚申请书,离婚协议书到民政部门的离婚机构。
    3、听取工作人员的安排和要求。
    4、领取离婚证。 协议离婚的时间一般为即时。即只要双方到场,且材料齐全,当时就发给离婚证书。 诉讼离婚的具体步骤:
    1、调查收集证据。
    2、写离婚起诉书。
    3、到法院立案。带结婚证和身份证。
    4、诉前财产保全或证据保全(如果需要)。
    5、进一步取证。
    6、庭前询问或开庭。
    7、开庭,再开庭(复杂案件)。
    8、补充证据(如果需要)。
    9、宣判,拿调解书或判决书。 诉讼离婚的法定时间为1--6个月,实践中一般离婚案件的时间为1-3月。起诉离婚的注意事项 协议离婚的程序分为申请、审查、登记三个环节。当事人双方必须亲自申请,不得委托别人代理,还要出具两人共同签名的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的抚养、财产及债务的处理等平等协商一致的意见。 离婚协议要合法离婚协议不能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否则是无效的。 比如,离婚协议书应当写明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对子女抚育、财产及债务处理要写明确;协议不允许对离婚附加期限条件,使离婚行为处于一种效力待定状态;不允许约定离婚不离家;不允许一方代为子女免除另一方的支付抚育费的义务;对夫妻共同债务的分担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对住房分配、离婚一方给生活困难的另一方的经济帮助等内容都要写明白,且必须合法。 协议离婚后反悔怎么办 由于感情上的原因,一些夫妻在协议离婚后又后悔,此时该咋办?这种情况下,可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复婚登记。 还有的离婚反悔不是因为感情因素,而是因离婚协议中有关财产、物品、债权债务等问题未及时履行发生争议,或者要求对子女抚育费规定进行变更,或因遗漏财产及债权债务等问题发生争议,此时,必须到法院起诉。 协议离婚中有哪些常见纠纷 协议离婚的纠纷,有的情况下是因为一方事后感觉在财产分割、债权债务、子女抚养等问题吃亏上当或不合理而引起的。有的人当初签协议时甚至完全听任另一方的安排,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这在事后很容易出现纠纷。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