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合同条款效力怎么审查

合同违约纠纷
2023-08-19 05:06:5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审查合同效力的方法:
    (一)注意审查合同的主体。主体的行为能力可以决定合同的效力
    (二)注意合同是否附条件或附期限;
    (三)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无效的条款,包括无效的免责条款和无效的仲裁条款。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签合同时审查合同的效力需要注意当事人对合同主要条款是否达成一致意见(合同成立),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生效);注意批准、登记对合同效力的影响。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 审查合同的效力问题,主要要关注,合同的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法,是否违背公序良俗。如果合同符合法律规定,是依法订立的,则合同有效。法律依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