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劳动争议案件的强制执行

劳动合同纠纷
2023-08-20 14:16:0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强制执行是指,法院按照法定程序,根据执行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量,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实现权利人的权利的行为。在劳动仲裁胜诉后,只要对方没有再提起诉讼,那么该裁决就开始生效。如果对方拒绝履行裁决义务,劳动者可以在裁决书的裁定范围内,向人民法院递交书面申请执行书、裁决书原件等资料,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 法律分析:1、劳动争议按劳动仲裁执行的,劳动仲裁强制执行时间为二年;
    2、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 劳动仲裁申请强制执行流程如下:(1)审查立案。人民法院收到执行申请及相关法律文书后,应当对申请执行是否合法、适当,相关法律文书是否齐全,内容是否明确,被执行人是否有执行能力等进行审查。
    (1)审查立案。人民法院收到执行申请及相关法律文书后,应当对申请执行是否合法、适当,相关法律文书是否齐全,内容是否明确,被执行人是否有执行能力等进行审查。
    (二)履行通知。人民法院决定对义务人强制执行时,应当先通知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法定义务,否则强制执行。
    (3)准备强制执行。填写行政执法证;确定实施计划和方案;需要协助的,应当书面通知有义务协助的单位和个人。
    (4)执行。应当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和执行依据;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书面通知申请执行的机关。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