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学生在学校被未成年同学打鼻侧骨骨折,是先做伤情鉴定还是先报警

人身损害赔偿
2023-08-21 12:08:0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分析:
    首先,要进行伤情鉴定,如果公安机关没有通知,要记得要求其出具伤情鉴定委托书进行法医鉴定。其次,进行伤情鉴定后如果构成轻伤以上伤情是要追究打人者刑事责任的。如果经鉴定为轻伤以下伤情主要指轻微伤以下伤情则一般为行政处罚。最后,要持公安机关出具的处理意见要求对方进行赔偿。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并由学校和双方家长确定侵权赔偿数额,并相应处罚。
    可以由公安机关处理,公安机关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可以由学校和双方家长确定侵权赔偿数额,并相应处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律依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三条 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应当在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以五十日以下或者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当事人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14岁以下的人或者60岁以上的人的;
    (三)屡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伤害他人的。
    第十二条 已经年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违反治安管理的;十四岁以下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受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格控制。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依照本法规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不执行行政拘留:
    (一)年满十六周岁的;
    (二)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首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70岁以上;
    (四)怀孕或者哺乳期未满周岁的婴儿。
    衍生问题:
    衍生问题:
    孩子被打了,家长怎么处理?1、保持冷静,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当得知孩子遭受了霸凌,首先不要慌张,不要急于去找学校或者学生家长“理论”,而是要耐心听听孩子委屈,了解这件事情带给孩子的难过、无助甚至恐惧,并陪伴孩子,让其感受到此刻是安全的,父母在你身边和你一起面对。
    2、可以短暂地让孩子离开不安全的环境,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当询问孩子还原事实的时候,孩子愿意谈就谈,不愿意就先暂时不谈,当什么时候想谈了再继续。
    3、等孩子情绪稳定了,父母可以跟孩子沟通,给孩子任何能给的帮助。例如,陪伴他上下学,教会他如何避免落单、避免被欺负等等。
    4、父母要教会孩子避免让自己再次成为被霸凌的目标。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多交朋友。当孩子身边很多朋友的支持,那些喜欢欺负他人的学生在看到孩子有很多朋友时,一般也不敢下手欺负。

  • 学校被同学打了,反击的话只会形成两败俱伤,或者拥有各种不确定的可能性,会形成非常恶劣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休学等可能,但是找老师的话,老师就会合理的解决,就算老师不解决,也可以告诉家长,让家长们去找老师反馈,让老师解决。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是让你不解决,而是让你理智的分析你所作所为可能带来的后果,然后,将事情合理的解决。
  • 法律分析:第一,与打人方直接联系,要求对方赔偿。如果对方是未成年人,那要由他父母负责赔偿。可以要求学校协调解决此事。
    第二,如果对方不予赔偿,但伤情确实比较重,你们可以考虑请求警方介入。
    第三,如果学校没有尽到安全管理责任的,学校也负有一定责任,也应承担赔偿。
    第四,协商不成,只能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了,学校有责任的话,可以向法院要求判令学校也承担赔偿责任。 莱垍头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零一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