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哪些行为算商家欺诈消费者

消费者维权
2023-08-24 11:16:0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经营者的哪些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3)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4)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5)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二、遇到商家欺诈消费者怎么办
    遇到商家欺诈消费者,当事人一般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处理: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通过与经营者协商,把所购买的商品或所得的服务退换、维修或作适当补偿,从而平息争议;
    2、向消协投诉。在投诉前最好先同经营者交涉、与经营者协商失败后、再向消协投诉;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消费者为生活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向国家行政机关申述意见,请求处理;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自身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也可以直接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法律分析: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 法律分析: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欺诈消费者应当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受到处罚并承担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第三条 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反对浪费。
    第六条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