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重大误解是否会导致合同无效

合同审查
2023-08-26 16:42:0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合同无效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效。
    (2)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范及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
    (4)恶意串通的合同无效。
    二、签订的合同无效。
    (2)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范及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
    (4)恶意串通的合同无效。
    二、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1)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一方或第三人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3)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4)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导致合同无效的原因有:
    1、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2、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合同违背公序良俗;
    4、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合同无效取决于国家对已经成立的合同的态度和评价,反映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合同不成立的处理结果和合同无效的处理结果截然不同。合同一旦被宣告不成立,过失的一方当事人应根据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赔偿另一方遭受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如果当事人已经作出履行,则应当各自向对方返还已接受的履行。合同成立只产生民事责任问题,而不产生其他的法律责任。而对于无效合同来说,不仅要产生缔约过失责任、返还不当得利等民事责任,而且将可能产生引起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应该是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合同一方当事人请求,应当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合同之外的第三人请求,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损害国家利益,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 法律分析:合同存在错误是否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如果合同错误属于约定的无效情形或者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的,合同会因此而无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五条 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
    第五百零六条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第五百零七条 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