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几岁能够拒绝探视,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子女抚养
2023-08-28 08:48:0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上对于孩子拒绝探视的年龄没有明确限制,只要孩子认为父亲或母亲的探望使得自己不舒服或对自己不利的,就可以拒绝探视。法律规定,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孩子拒绝探视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是被教唆、利诱、恐吓而表示不愿接受探视的情形。对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可采取罚款、拘留的强制措施,责令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如果是孩子处于自己的意愿拒绝探视的,可以说服子女同意并接受父母另一方的探视。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 几周岁与是否可以拒绝探视没有关系。我国法律规定,父或者母探望子女,只要认定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当事人就可以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且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一条
    对拒不履行或者妨害他人履行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中有关子女抚养义务的当事人或者其他人,人民法院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
  • 法律并没有规定禁止探视的年龄。我国法律规定,双方离婚后,父母都有探视孩子的权利,以及在探望孩子时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时,可以要求中止探望权,也就是停止探望孩子。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是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依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