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什么是集体合同,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劳动合同纠纷
2023-08-29 18:54:0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集体合同有法律效力。具体如下:
    1、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除双方代表协商、职业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首席代表签字程序外,部门依法审查集体合同是集体合同生效的必要程序;
    2、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员工具有约束力。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集体合同指企业行政和工会双方签订的,以完成生产任务和改善职工的物质生活条件,劳动条件为中心内容的书面协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五条
    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 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有:
    1、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3、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 法律分析: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法律依据:《集体合同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所称专项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集体协商的某项内容签订的专项书面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一条 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