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想问一个家庭里有两个残疾人可以申请低保吗

2023-08-30 09:56:0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夫妻两个是残疾人,如果子女户籍在一起的,有工作工资收入的,应该时肯定不可以申请低保,除非将子女户口迁出,才可以申请低保,残疾人首先去评残,现在的残疾人保障也不错的
    夫妻双方是残疾人没有子女也不一定可以申请低保,有子女也不一定不能申请低保。举例说明如某家庭夫妻二人残疾失去劳动能力,无固定的收入子女还在上学,这样的情况可以申请低保。例二、某家庭夫妻二人残疾失去劳动能力无收入,子女都参加工作了有固定的收入这样的情况就不能申请低保,因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责任和义务必须由子女承担赡养父母。例三、某家庭夫妻二人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子女家庭也没有固定收入不能负担不起父母的赡养费这样的情况父母也可以申请低保。所以夫妻双方是残疾人并有子女的是否可以申请低保根据情况而定。因不了解你子女的情况无法回答你。你可以去当地社区居委会看一下低保申请须知自己就知道是否可以申请低保了。
  • 低保户是指一户,不是指家庭中的一员。低保户是指因残疾或疾病符合国家标准,住房或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低保申请条件要申请低保,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3、 持有本市东城等八城区或其他郊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非农业户口城市居民,与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或外地户口的人员结婚,并在上述地区定居,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家庭成员。
    4、原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及时办理户口手续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人员。
    5、 其他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人员。法律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一、对象: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
    二、具体的包括以下四类人员:
    (一)三无人员。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
    (二)失业人员。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
    (三)在职人员、下岗人员、离退休人员。领取最低工资或领取基本生活费或领取退休金后,家庭人均收入度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四)其他人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三、保障标准。
    (一)一般标准。低保条例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二)具体标准。由各地县级以上政府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
  • 法律分析:低保户是指一户,不是指家庭中的一员。低保户是指因残疾或疾病符合国家标准,住房或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低保申请条件要申请低保,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3、 持有本市东城等八城区或其他郊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非农业户口城市居民,与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或外地户口的人员结婚,并在上述地区定居,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家庭成员。
    4、原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及时办理户口手续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人员。
    5、 其他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人员。法律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一、对象: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
    二、具体的包括以下四类人员:
    (一)三无人员。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
    (二)失业人员。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
    (三)在职人员、下岗人员、离退休人员。领取最低工资或领取基本生活费或领取退休金后,家庭人均收入度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四)其他人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三、保障标准。
    (一)一般标准。低保条例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二)具体标准。由各地县级以上政府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