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父亲死后如何分配抚恤金继母和父亲子女

遗产继承
2023-08-31 10:46:0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死亡抚恤金的分配原则上应当参照遗产法定继承的方式予以分配,虽然死亡抚恤金不能够属于被继承人遗产范围,但是如果其近亲属向法院请求分割的,法院会依据具体情况由其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对此判决分配。法律依据: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 死亡抚恤金的分配:如果死者所在单位对抚恤金的给付对象有规定,则按规定处理;如果没对给付对象作出规定,则应属于近亲属共有。当事人要求对该抚恤金进行分割在法律上属于对共有财产的析产。近亲属主要指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抚恤金虽然不属于遗产,但在处理时会按遗产继承人顺序进行分配,第一顺序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人员是第二顺序,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的人员,抚恤金才在第二顺序的人员中分配。对抚恤金如何分割,法律并无明确规定。根据我国目前的有关政策,享有抚恤金待遇的人必须同时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配偶;二是死者生前主要或部分供养的人。死亡抚恤金的具体分割,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实在协商不成,也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同时也会酌情考虑各近亲属的客观情况进行分割。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 (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 遗产抚恤金分配原则是可以参照民法典的条款来进行处理;

    1.主流观点:参照遗产分配,第一顺序继承人优先。此种观点认为,死亡抚恤金虽然不是遗产,但在分配方式上可以参照法律依据:《民法典》规定的遗产法定继承方式进行分配。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即对于死亡抚恤金的分配,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分配给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才分给第二顺序继承人。
    2.另一种观点认为,死亡抚恤金应当公平分配给死者的近亲属。民法中的近亲属有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此种观点认为,根据死亡抚恤金是对死者家属的精神抚慰与经济补偿的性质,死亡抚恤金应当分配给上述所列人员,且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第一种观点是主流观点,并且是大多数法院在实务处理中所持的观点。
    并且死亡抚恤金不属于公民的遗产其次,死亡抚恤金不能立遗嘱分配。第三,死亡抚恤金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也就是说,作为遗产的这笔财产必须在公民生前就已经存在,但是死亡抚恤金是在公民死后所得的,其不符合《民法典》规定的遗产的特性。因此,死亡抚恤金不是公民的遗产。
    其次,死亡抚恤金不能立遗嘱分配。
    综合上面所说的,抚恤金不是属于生前的得到的财产,而是属于在死后获得的,一般是不能按遗产来进行继承的,但是可以参照民法典的条款来进行处理,从而也要得到各继承者们的同意,同一顺位继承者都是会按平均分配的原则来进行处理。

    投诉/举报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