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肇事逃逸碰擦法律责任认定是怎么样的?

交通事故赔偿
2023-09-01 10:14:0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司机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情况如下:
    1、因为司机逃逸导致无法认定责任的;或者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的;以及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均认定由逃逸司机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2、如果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 法律上对肇事逃逸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发生交通事故后一方当事人逃逸的,由逃逸者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观目的限定为“为逃避法律追究,即指行为人在明知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的情况下,为逃避履行相关法定义务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而产生逃跑直接故意的主观动机。但在实践中,交通肇事行为人在肇事后离开现场的原因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有的是害怕被害人亲属和群众的报复殴打,有的可能是正在去投案和抢救伤者的途中,因此正确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逃避法律追究这一要件对于认定行为人是否属于“逃逸”具有重要意义。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重伤,且发生事故后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而法院则认为,被告人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重伤,在排除了其他违法行为的情况下,认定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必须证明其符合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