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行政诉讼怎么去提交证据材料,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2023-09-01 11:22:0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行政诉讼的证据包括什么
    1、行政诉讼的证据的种类有八种。证据包括:
    (1)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
    (2)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3)视听资料;
    (4)电子数据;
    (5)证人证言;
    (6)当事人的陈述;
    (7)鉴定意见;
    (8)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2、法律依据: 第三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二、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是什么
    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受行政诉讼性质决定。其证据制度具有如下特点:
    1、行政诉讼证据所要证明的最终事实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2、行政诉讼被告必须自始至终地承担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法定举证责任;
    3、行政诉讼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证人和原告收集证据,作为被告代理人的律师也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4、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有收集证据的权力,而无收集证据的义务,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判断证据。

  • 提交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应当在答辩期限内提供证据,答辩期限为收到起诉书副本后15天内。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是行政机关,原告是行政相对人。原告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书和必要的证明材料,被告需要承担主要的证明责任。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 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 行政诉讼中,原告提交证据材料的应当将证据材料包含在起诉状中向人民法院提出。被告提交证据的应当在答辩状中载明可以证明自身行政行为合法的证据以及规范性文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