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合同终止后能否解除,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合同违约纠纷
2023-09-02 13:42:0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已经依法成立而且生效的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情形, 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将使一方当事人付出代价或遭受重大损失,因此规定这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经过解除后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使合同向将来终止法律效力或 自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 合同签订后的解除方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依法签订的合同可以由双方协商解除,出现法定解除情形时也可以解除。解除合同是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合同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 合同在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约定解除是当事人通过行使约定的解除权或者双方约定而进行的合同解除,即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某种情况,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有解除合同的权利。约定解除的内容以及行使方式应由当事人自行决定,但是必须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否则约定解除权的条款无效。法律依据: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