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什么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的定义是什么

刑事辩护
2023-09-03 13:48:0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犯罪嫌疑人是自然人,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公诉案件中因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和审查起诉的人。如果犯罪嫌疑人确定构成犯罪,则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接受相应的刑事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又可以被称之为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犯罪嫌疑人在提起公诉人,被称为被告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
    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 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犯,罪嫌,是指犯罪侦查机关的侦查对象或者被侦查线索初步确定的怀疑对象。犯罪嫌疑人必须是特定的人,对尚未找到的和身份未确定的犯罪实施者不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在刑侦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可能被不在场证据和其他科学证据排除嫌疑。刑事侦查终结后受到刑事指控的犯罪嫌疑人称为刑事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无罪推定的原则,除非经审判证明有罪确定,犯罪嫌疑人是无罪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具有的共同要素包括:1、犯罪嫌疑人是有证据证明的;2、犯罪嫌疑人的证明标准是合理根据;3、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4、从诉讼阶段来说是在提起公诉以前;犯罪嫌疑人“应受刑事追究”。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