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如何防止借款人违约,法律有哪些规定?

合同违约纠纷
2023-09-04 08:16:0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分析:借款人违约的,债权人可以收集好相关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二条 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请求对方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 借款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构成违约行为:
    (一)所提供的有关文件被证实无效;
    (二)未能履行和遵守协议所规定的义务及所作的承诺;
    (三)未能按协议规定支付利息和本金,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四)以假破产等方式逃废银行债务,逃避银行监督;
    (五)违反《贷款通则》和银团贷款协议规定的其他违约行为。法律依据:《银团贷款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借款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构成违约行为:
    (一)所提供的有关文件被证实无效;
    (二)未能履行和遵守协议所规定的义务及所作的承诺;
    (三)未能按协议规定支付利息和本金;
    (四)以假破产等方式逃废银行债务,逃避银行监督;
    (五)违反《贷款通则》和银团贷款协议规定的其他违约行为。
  • 借款人构成违约的行为:
    1、借款方不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
    2、借款方逾期不还借款;
    3、借款方使用借款造成损失浪费或利用借款合同进行违法活动等。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