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民法的一般原则是什么,法律有哪些规定

刑事辩护
2023-09-05 00:52:0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民法的基本原则既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裁判者法官对民事法律适用的基本依据。因此,民法的基本原则当然可以直接作为法官的判案依据。
  • 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如下:1、指引民事立法的功能。民法基本原则对立法的影响源于民法基本原则作为民法根本指导思想的特征。它是民法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着市民社会对民法的基本需要,负载着民法所蕴含的法律价值,因而具有影响立法的功能;2、规范民事行为和民事审判的功能;3、克服成文民法局限性的功能;4、提升市民法治理念的功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 【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 法律分析:民法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能够体现民法的本质和特征,对各项民事制度的规定和实施都有指导的作用,即民法基本原则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性。民法原则是由法律规定的。民法的基本原则虽也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但它须具体化,由法律固定下来,不是以法律条文规定下来的内容,不能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法律的基本原则,将被一贯视为法律的基础,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法律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是无可争议的、必须遵守,它比那些非基本原则和从原则中引申出的必须遵守性还强;违反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尽管是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的意思表示,但还是无效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