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如何处理诈骗公司员工,如何规定法律

诈骗
2023-09-05 00:56:0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诈骗公司的员工怎么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1、如果公司涉嫌诈骗员工且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公司会被以诈骗罪论处,员工则是受害人;
    2、如果员工是知情的且参与的,则要看职位与在诈骗活动中起到的作用大小来区分主犯和从犯,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诈骗案件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
    1、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非法占有的目的;
    2、有故意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及以上的行为。
    总之,诈骗行为侵犯了他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行为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诈骗数额较大的会被处以刑罚,诈骗罪要求被害人因为行为人的诈骗行为产生了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诈骗公司的员工怎么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1、如果公司涉嫌诈骗员工且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公司会被以诈骗罪论处,员工则是受害人;
    2、如果员工是知情的且参与的,则要看职位与在诈骗活动中起到的作用大小来区分主犯和从犯,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诈骗案件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
    1、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非法占有的目的;
    2、有故意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及以上的行为。
    总之,诈骗行为侵犯了他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行为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诈骗数额较大的会被处以刑罚,诈骗罪要求被害人因为行为人的诈骗行为产生了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对于诈骗公司员工的处理,法院会按照案情的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证据所阐述、证明的事实、犯罪分子的责任范围,以及犯罪分子的认错态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处理情况。而针对诈骗罪,处理时则侧重考虑该员工是否为首要诈骗分子或主犯或惯犯;该诈骗行为是否造成严重的后果等情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