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个体户可以买社保吗?

2023-09-06 08:04:10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分析:
    个体户可以买社保。不过若是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来缴纳社保,也是只能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不办理的。而作为个体户要办社保的话,只需要带上本人身份证,两张近期免冠一寸照片等材料到当地的社保中心申请办理即可。然而个体户想要办社保,就必须得注册有工商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只有两证都具备了,个体户才有资格申请社保账号,买社保。而若是注册不了社保账号的话,那本地户口的个体户就可以通过户口所在地社保局或单位缴纳社保,至于外地户口的个体户,则只能通过挂靠其他单位来买社保了。个体户选择的缴费越多将来养老金越多,退休后每年的上涨也越多,计算方式和职工社保一样。报销比例能达到95%左右。法律依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八条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衍生问题:
    衍生问题:
    个体户社保能挂几个人?
    个体户社保能挂几个人,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多少人。个体户缴交社会保险基金只要缴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个项目。个体工商户社保办理程序同企业办理流程基本相同。办理好缴费登记手续后,应当在每月1日至15日内,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日期缴纳社会保险费。本单位职工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单位从职工本人工资中扣除后代为缴纳。
  • 一、社保怎么自己买
    1、自己买社保的方式如下:
    (1)个人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带齐本人的身份证、免冠一寸照片、社保参保申请书到当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个人参保只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保;
    (2)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3)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二、买社保要准备什么材料
    买社保要准备以下材料:
    1、本地人才市场《劳动保障事物代理委托协议书》
    2、身份正原件及复印件;
    3、一寸正件照。

  • 可以。
    个体办理社保:
    一、可以个人交社保,但必须是在户口所在地办理,在外地无法自己办理。
    1、个人可以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上社保(养老+医疗)。
    2、参保条件:城镇户口或农转非户口。
    3、办理地点:当地社区街道的社保服务点,或区县一级的社保局(劳动保障局)。
    4、个人所需基本资料:户口本、身份证和复印件,2张1寸照片。
    5、缴费标准:以上一年本地社平工资为基础,养老缴费比例是20%,医疗约9%,目前尚有80%和100%两档可以选择。
    拓展资料
    一、个人办理社会保险的有关手续:
    1、对原来已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可凭法律依据:《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到户口所在地社保机构继续参保。
    2、对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可凭个体工商个体户营业执照等证件(复印件)、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和一寸免冠照一张,到企业三科办理养老保险参保登记手续。
    社会保险费的分担主体是国家、企业和个人。这三个主体的不同组合就产生了许多费用的分担方式,即使同一国家,在不同的社会保险项目中可能使用不同的保险费用分担方式,其中以雇主雇员双方供款、政府负最后责任最为普遍。
    二、在雇主雇员共摊保险费用的方法中,又可细分几种情况:
    1、费率等比分担制
    2、费率差别分担制
    3、费率等比累进制
    三、如何计算保费
    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1、社保缴费基数
    社保的缴费基数,是指企业或者职工个人用于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用此基数乘以规定的费率,就是企业或者个人应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金额。
    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与当地的平均工资数据相挂钩。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确定的。每年确定一次,且确定以后,一年内不再变动,社保基数申报和调整的时间,一般是在7月。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