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拖欠工资劳动仲裁时效,有哪些规定

讨薪
2023-09-10 01:36:2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拖欠工资的仲裁时效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如果当事人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争议的,则申请仲裁不受该时效期间的限制;
    2、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
    仲裁需要什么资料
    1、仲裁申请书,个人应当签名,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加盖公章;
    2、仲裁协议或附有仲裁条款的合同,携带原件供核对;
    3、身份证明文件,个人提供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企事业证照或批件,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证明书;
    4、授权委托书,须列明委托事项和具体代理权限,有授权者的签字或盖章,并注明授权日期;
    5、证据材料,应当附证据材料清单,所有证据材料应当编好页码及证据序号;
    6、当事人自己认为需要提交的其它材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拖欠工资的仲裁时效,一般是一年,如果当事人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争议的,则申请仲裁不受该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
  • 拖欠工资的仲裁,是有期限的。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一般是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拖欠工资的争议如果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则申请期限不受上述期限;但劳动关系终止后,劳动者应在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