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有没有法律规定被盗4000元足够立案侦查?

刑事辩护
2023-09-10 08:16:0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你好,建议报警处理
  • 对于盗窃行为,若没有证据的,公安机关一般是不能对其作出进行刑事立案的处理,需要满足立案条件才可以立案追诉。《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 通常来说,盗窃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就可以立案。各地因为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因此对于盗窃“数额较大”没有统一标准,但普遍在人民币1000元至3000元以上即可认定属于“数额较大”。
    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立案,不是唯一的立案依据。因此,千万不能以盗窃数额小而实施盗窃行为,具体理由要从盗窃罪开始说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从上述法律条文规定可知,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不受盗窃数额限制的,只要实施这类行为,无论数额多少,都可能被公安立案侦查。
    一、盗窃罪构成要件
    1、对象。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占有的财物,包括事实上的占有,例如当事人的手机、钱包。也包括社会观念上的占有,比如暂时停放在路边的车辆。
    2、实施了窃取的行为。窃取是指违反占有人的意思,将他人所占有的财物转移至自己或第三人占有的行为。
    二、盗窃罪既未遂标准
    对于盗窃罪的既遂标准,不同的学说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不展开叙述。一般说来,如果盗窃的是现金、手机等财物,只要在当事人的控制范围内即可成立既遂。如果电视、电动车等大件物品,通常以搬出户外或者嫌疑人实际占有为既遂。
    1、罪与非罪的标准
    盗窃罪要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才构成犯罪。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几种无需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即可构成本罪的盗窃行为,它们分别是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这几种盗窃都应该理解为结果犯,必须窃取有价值的财物,才构成犯罪。

    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规定标准的50%确定:①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②1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的;③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的;④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的;⑤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⑥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⑦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⑧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的。
    多次盗窃,是指2年内盗窃3次以上的行为。
    最后,无论如何,都不要挑战法律的底线。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