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证人证言是否必须采用,法律规定是什么

2023-09-10 14:36:08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证人证言的规定是:
    1、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2、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3、出庭作证的证人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4、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三条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第五十七条
    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第五十八条
    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
    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 法律分析:当事人提供证人证言的,除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特殊情况外,证人应当亲自到庭接受询问,否则将承担证人证言证明力弱的风险。而一项证明力较弱的证据只能起辅助性证明作用,是不能单独使法官相信一个事实的。因此不出庭证词不会无效,只不过效力会减弱。特殊的情况,如为保证证人安全等因素而证人不出庭,经法院提前进行取证,对其所述可以证明真实的证言,在开庭时作为证言不会减弱其效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一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 证人证言作为定案根据的条件:
    1、证人证言要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证人证言具有全面性、真实客观性;
    3、应当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进行综合的比较、印证,以确定其是否反映案件的实际情况。
    《民事诉讼法》证据包括: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证据包括:
    《民事诉讼法》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