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判拘役后有没有案底,刑法上如何规定

行政处罚
2023-09-16 05:56:0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案底,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日常简称违法犯罪记录。而拘役是一种犯罪之后的刑事处罚,所以被判处拘役是有案底的。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十三条:【拘役的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扩展资料

    刑事处罚是违反刑法,应当受到刑事处分的,简称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包括初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要刑罚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还有对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

    管制根据刑法的规定:

    1、控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不满2年;

    2、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社会依法予以纠正;

    3、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有关规定;同工同酬;

    4、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当立即宣布终止;

    5、管制的期限,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提前拘留的,从2天的监禁中扣除1天。

    刑事拘留具有以下特点:

    1、刑事拘留是一种短期的自由处罚。拘留期限不少于一个月,不超过六个月。因此,刑事拘留是对罪犯进行拘留和强制劳动改造的三种自由刑中最轻的一种。

    2、对犯罪情节轻微,需要短期拘留改造的,适用拘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拘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管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案底
  • 拘役过后有案底。拘役属于刑罚主刑中的一种,而只要受过刑事处罚的,就会有案底。案底就是犯罪记录,是由人民法院通报给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再由该机关予以登记的,不能够予以取消。法律依据:《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第二条
    (一)建立犯罪人员信息库
    为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依托政法机关现有网络和资源,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分别建立有关记录信息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信息库。
    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二)建立犯罪人员信息通报机制
    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文书以及其他有关信息通报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
  • 被判处拘役过后有案底。拘役属于刑罚主刑中的一种,而只要受过刑事处罚的,就会有案底。案底就是犯罪记录,是由人民法院通报给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再由该机关予以登记的,不能够予以取消。法律依据:《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第二条
    (一)建立犯罪人员信息库
    为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依托政法机关现有网络和资源,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分别建立有关记录信息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信息库。
    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二)建立犯罪人员信息通报机制
    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文书以及其他有关信息通报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