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合同履行后能否终止,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合同违约纠纷
2023-09-18 12:22:0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分析:合同终止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关系建立以后,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合同终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合同已经完全履行,或者权利义务归于同一人,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合同不用继续履行或者不能继续履行的。合同终止有合同到期自动终止的也有合同未到期需要提前终止的,这种情况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纠纷,需要签订一份提前终止合同的协议书,来约定合同终止后双方的金钱往来,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后合同的争议解决等。合同的具体内容包括:合同双方当事人、法律依据、价款结算及支付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以及其他条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 终止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下:
    1、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等原则,按照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
    2、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使合同关系不复存在,合同担保等权利义务也被消除,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合同终止,是指因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使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使合同的法律效力终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 合同履行完毕的,合同终止。合同终止是指因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使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使合同的法律效力终止。法律规定的合同终止情形有:履行、抵销、提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