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怎么认定构成该罪?

刑事辩护
2018-08-12 08:36:2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属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

  • 一、对受贿罪情节的认定,既不是法院也不是检察院说了算,而是法律或司法解释等相关规定说了算!必须经法庭调查、质证、辩论等程序来最终认定。
    二、刑法关于受贿罪,第387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
    1、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2、给国家和社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3、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4、强行索取财物或多交受贿,数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
    5、拒不交待罪行,积极转移、隐匿罪证,订立攻守同盟的。
    其他的情节有:犯罪手段狡猾恶劣;行为人既受贿又枉法;或者是累犯、共犯中的主犯;受贿后又参与、支持其他犯罪活动:在对外活动中,向外商索贿受贿等。
    三、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法院的法庭调查、辩论等程序,其中就包含对是否存在上述情形的审查,并以此为依据来认定是否属于“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再据此作出最后的判决。
  • 本法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因此,这一规定包含了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为受贿罪主体的内容。
    理由是:一是地位的形成,通常是职权孕育的结果,两者互相依存;二是地位形成,往往与行为人拥有职权时间的长短、高低成正比;三是在一般情况下,职位的丧失并不直接影响行为人地位便利条件的消失。
    所以说,当国家工作人员离(退)休后,虽职权丧失了,但因原有职权而形成的地位便利条件,不会即刻消失。这就为该类人员变成受贿罪主体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