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如何判刑构成犯罪准备,法律上如何规定

刑事辩护
2023-09-20 06:21:02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犯罪准备在刑法上是指犯罪预备。根据《刑法》中的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的量刑,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二条


  • 【法律分析】
    判刑是由人民法院判的,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依法刑事案件的基本流程为:1、公安机关受到单位或者是个人报案、举报,对符合受理立案条件的案件,作出立案决定,并开启侦查程序;2、结束侦查,掌握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的证据后,公安机关将案件卷宗、证据、起诉意见书等材料移交给人民检察院,由检察院核实审查,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向人民法院递交刑事起诉状、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起诉决定、对证据不足的,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重新侦查,对证据进行补充;3、人民法院对该案件进行审理,根据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依法作出相应刑罚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 刑事案件的判刑方式:
    1、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法律依据:《刑法》第六十一条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第六十二条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第六十三条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