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时,如何确定

协议离婚
2023-09-22 10:20:5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产生法律约束力。
    一般情况下民事法律的行为自法律行为成立之日起生效。也就是说,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时间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原则上是一致的。
    如果双方有另行约定生效时间或者生效条件的,则时间到达或条件出现之日起生效。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 法律分析: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主要包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是递进关系,具体而言即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是生效的前提,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即生效,成立和生效可以同时具备,但也有法律行为成立后尚未生效的几种情形,附生效期限的、附条件的、需要登记批准的。而对于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逻辑关系认定,其关系一般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归宿,如果一项民事法律行为因欠缺有效要件而无效,就达不到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本来目的,因而其成立从实质上来讲也就毫无意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