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孩子的姓可以改吗 需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改

2023-09-22 10:31:30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小孩改姓需要什么条件
    1、小孩改姓需要以下条件:
    (1)因血缘关系在父姓或母姓之间变更的;
    (2)因收养关系变更姓氏的;
    (3)因涉外婚姻关系变更姓氏的;
    (4)因父母离婚或者再婚变更姓氏的;
    (5)妇女原冠夫姓申请去掉夫姓;
    (6)因其他特殊原因需变更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八条
    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二)十八周岁以上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
    公民因结婚、离婚、收养、认领、分户、并户、失踪、寻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户口变动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变更登记。
    二、哪些情形可以申请变更姓氏
    以下情形可以申请变更姓氏:
    1、因血亲关系在父姓和母姓之间变更的;
    2、因收养关系变更姓氏的;
    3、未成年子女因父母离婚或者再婚变更姓氏的;
    4、公安机关认为确需变更姓氏的其他情形。
  • 关于孩子的姓氏可以更改。父母达成协议的,可以对孩子的姓氏进行更改,但是,只能将姓名改为父姓或者母姓,存在以下情形的,也可以将姓名更改为其他姓氏:1、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2、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3、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 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第一千零一十六条 自然人决定、变更姓名,或者法人非法人组织决定、变更、转让名称的,应当依法向有关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民事主体变更姓名、名称的,变更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其具有法律约束力。
  • 一、小孩的姓氏可以改吗
    1、小孩的姓氏可以改。父母达成协议的,可以对孩子的姓氏进行更改。但是只能将姓名改为父姓或者母姓。存在以下情形的,也可以将姓名更改为其他姓氏:
    (1)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2)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
    (3)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
    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
    (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
    (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第一千零一十六条
    自然人决定、变更姓名,或者法人、非法人组织决定、变更、转让名称的,应当依法向有关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事主体变更姓名、名称的,变更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其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姓名权被侵犯怎么办
    公民的姓名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分别是:
    1、停止侵害。当侵害姓名的行为正在发生或者继续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立即停止侵害,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责令侵害人停止侵害。这是最基本的民事责任方式,其目的和作用是防止出现进一步将侵害姓名权的结果扩大;
    2、赔礼道歉。在行为人由于干涉、盗用或假冒他人姓名,给受害人造成了一定损害,但后果不是很严重,受害人也能够谅解的情况下,由侵害人以口头的或书面的或登报的方式向受害人表示歉意,承认自己的过错,保证以后不再重犯,求得受害人谅解;
    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在行为人干涉、盗用或者假冒他人的姓名、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受害人人格受到侵害、名誉遭到贬损的情况下,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为其恢复名誉、消除影响。一般要求在多大的范围内造成影响,就应当在多大的范围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其方法可以是在报刊、杂志上刊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材料;
    4、返还财产。行为人由于盗用、假冒他人姓名从事民事活动而占有了受害人的财产,受害人有权要求返还,侵害人应无条件返还财产;
    5、赔偿损失。对于物质损失,损失多少就要由侵害人赔偿多少。对于由于侵害人的行为而给受害人造成极度精神痛苦,有精神损害存在的,受害人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要求。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害人的故意程度、损害后果、影响范围、双方经济状况,判令侵害人给予受害人一定的精神赔偿。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