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如何判断诱骗罪,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诈骗
2023-09-26 09:38:0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被诱骗犯罪会轻判,符合法律条件的,会不判。
    我国法律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一般情形下起到的作用都是次要或者辅助的,因而可以认定为从犯,将会得到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
    我国法律还规定,故意犯罪的前提是“明知故犯”,如果确实不知情,完全出于被他人诱骗参与,就不认为是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如果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确实不知道自己参与的是损害他人权利的行为,就不构成犯罪。
    因此,如果自己或者家属系被诱骗参加犯罪,可以从法律专业角度努力争取获得无罪或罪轻的结果。
  • 法律对诈骗罪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被诱骗犯罪成立共同犯罪。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是因为受到诱骗而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可以依法构成从犯或者胁从犯,与诱骗者会形成共同犯罪,从犯或者胁从犯应按照其所犯的罪在法定刑内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六十一条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