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故意犯罪的类型是什么,刑法如何规定

刑事辩护
2023-09-26 14:24:0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故意犯罪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情形。二是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情形。 犯罪故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认识因素,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其次是意志因素,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在缺乏任何一个因素的情况下,不能认定为犯罪故意。 区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对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其危害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决定量刑,都具有重要意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故意犯罪,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构成的犯罪。犯罪故意的种类主要包括
    1、直接故意犯罪,即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希望该结果发生构成的犯罪;
    2、间接故意犯罪,即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放任该结果发生构成的犯罪。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法律分析:
    故意犯罪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情形。二是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情形。 犯罪故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认识因素,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其次是意志因素,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在缺乏任何一个因素的情况下,不能认定为犯罪故意。 区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对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其危害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决定量刑,都具有重要意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故意犯罪怎么认定
故意犯罪 1379
故意犯罪怎么认定
犯罪故意的认定标准
刑事诉讼 1103
犯罪故意的认定标准
什么是故意犯罪形态?
刑法总论 29609
什么是故意犯罪形态?
故意犯罪的分类有哪些
故意犯罪 21002
故意犯罪的分类有哪些
什么是犯罪
刑法知识 7731
什么是犯罪
故意伤害罪追诉标准是怎样的
故意伤害罪 50163
故意伤害罪追诉标准是怎样的
故意伤害民事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39060
故意伤害民事赔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