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法庭开庭后通常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做出判决

刑事辩护
2023-09-27 16:12:0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法院开庭后多长时间出判决
    1、法院开庭后多长时间出判决,具体如下:
    (1)案件的审判程序不是开一次庭就能搞定的,一般要经过多次开庭审理,查清案件事实,只有查清案件事实并有相关证据证明时,法院才可以宣判,而且即使是当庭宣判,法院也来不及当场作出判决书,所以一个案件定期宣判的,会在十日内发判决书,定期宣判的,立即发判决书;
    (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法律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
    (二)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二、法院开庭多长时间结束
    1、法院审理案件的开庭时间是没有具体规定的,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审理普通的案件;
    2、遇到当事人人数众多,证据复杂的案件有可能要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特殊情况的刑事案件审判过程还有几天的。
  • 法律上没有规定从开庭到判决的具体的时限,但是,对整个审理过程规定了明确的时限:
    1、开庭后多久判决,法律没有规定;
    2、如果是按简易程序审理,从立案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判决;
    3、如果按普通程序审理,立案后六个月以内判决,需要延长的,可以延长六个月。
    法院的开庭流程
    法院开庭流程主要为:
    1、首先,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2、其次,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3、然后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
    4、法庭辩论或被告人最后陈述结束后,法官进入评议室评议,做出裁判。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个月。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十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但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必须在选举日前审结。


  • 法院开庭后,应当多久下判决书,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法院采取简易程序审理的立案后5天内必须送达对方当事人,给对方当事人15日答辩期,期满后即可开庭,3个月内结案;法院采取普通程序审理的立案后5天内必须送达对方当事人,给对方当事人15日答辩期,30日的举证期限。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