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作伪证是否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是否有法律规定

刑事辩护
2023-10-01 13:34:0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在刑事诉讼中作伪证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构成伪证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作伪证的人构成刑事犯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相关规定,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如果公安机关在侦察过程中担任记录人而故意作虚假记录的,应当构成伪证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辩护人涉嫌犯罪的,应当由办理辩护人所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以外的侦查机关办理。辩护人是律师的,应当及时通知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或者所属的律师协会。
  • 伪证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
    3、客体是司法机关侦查案件的正常秩序;
    4、客观上行为人故意实施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百零五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