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虚假宣传怎样判定呢

诈骗
2023-10-12 16:42:0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虚假宣传的认定原则如下:
      1、主体
      行为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
      2、行为
      上述主体在客观上对其商品或服务做虚假广告或以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3、结果
      上述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因而具有社会危害性。
      4、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方对虚假广告负法律责任;对广告主,则不论其主观上处于何种状态,均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广告法》第三条
      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广告法》第四条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 虚假宣传一般指的是经营者出于为自身或为其他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扩大竞争优势等目的,通过广告等宣传手段对所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宣传,最终导致或足以导致购买者对相关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认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三十一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 虚假宣传的规定如下: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行为。并且经营者虚假宣传的,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还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对其处相应的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一款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六项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