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交通肇事
2023-10-14 10:32:0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或救助义务,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逃离道事故现场的;客观上有逃离现场的行为的,那么就会被认定肇事逃逸。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条件如下: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法律分析: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包括:
    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
    3、行为人有逃跑行为。
    4、逃跑的时间是在发生交通肇事后。法律依据:《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于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
    (一)至
    (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