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发生土地纠纷要怎么解决

土地纠纷
2023-10-15 06:04:4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土地纠纷的处理方法如下:
    1、征地纠纷行政复议;
    2、征地纠纷行政诉讼;
    3、征地纠纷中的民事诉讼;
    4、征地补偿协调裁决;
    5、征地纠纷听证制度。《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十四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 法律分析:土地纠纷是指当事人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其他有关土地的权利归属问题发生的争议。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解决:
    1、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所发生的土地纠纷,根据协商的结果签订协议。
    2、政府处理:如果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找当地政府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3、法院起诉:政府无法处理,或者对政府处理不服的,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 一、因为土地纠纷怎么处理
    1、发生土地纠纷后,有以下的几种处理方法:
    (1)当事人可以到当地乡政府或土地管理所请求解决;
    (2)乡镇不受理的当事人可直接向县政府申请,受理机关对受理的宅基地土地纠纷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作出处理决定;
    (3)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后30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地纠纷最有利的证据有哪些
    土地纠纷最有利的证据有以下:
    1、人民政府颁发的确定土地权属的书证;
    2、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征用、划拨或者出让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3、争议双方当事人依法达成的书面协议;
    4、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机关处理争议的文件或者附图。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