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有关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包括什么

2023-10-15 10:21:0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
    2、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坚持诚信,恪守承诺;
    3、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
    4、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5、民事纠纷应当依法处理;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 一、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1、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如下:
    (1)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关系;
    (2)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3)诚信原则,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4)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一律平等;
    (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6)绿色原则,应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二、民事主体是什么
    民事主体又称“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民事主体的资格由法律规定,在中国,根据规定,能够作为民事主体的有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国家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国家直接参加民事活动时,国家以民事主体的资格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如发行公债、享有财产所有权、接受赠与、对外以政府名义签订贸易协定等。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一方称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义务主体。
  • 民法总则中有关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1)平等原则,即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即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用来衡量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义务及民事责任承担等。
    (4)等价有偿原则。法律依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