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发生刑事案件如何

刑事辩护
2023-10-20 13:42:1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刑事案件是指为追究刑事责任而由司法机关立案处理的案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人民检察院负责批准逮捕、检察、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法律依据:
  • 一般情况下刑事案件的整体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1、报案、举报、控告。刑事案件发生后,有人进行报案、举报、控告,公安机关有了立案的来源;
    2、公安初查。公安机关受理报案之后,被害人和律师要配合公安机关展开初查工作以决定是否立案;
    3、立案,案件进入侦查阶段。
    在公安机关初查结束后,安机关将案件正式立为刑事案件开展侦破工作;
    4、侦查工作结束,公安机关提交《起诉意见书》,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5、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侦查阶段结束之后案件进入审查起诉环节,由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6、审判阶段。
    法院对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审查后,应决定开庭审判。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三条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是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不够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代为执行刑罚;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第十条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

  • 发生刑事案件,当事人应当及时报警和自首。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