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请问民事欺诈和诈骗罪有什么区别?

诈骗
2023-11-25 16:10:30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分析:民事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1、主观目的不同。主观目的是从客观行为推断出来的,《刑法》对诈骗罪目的规定的很明确,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来说是行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代价或做出任何劳务,即取得对方信任而非法占有财物。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形象点说诈骗罪是“骗钱”,民事欺诈是“赚钱”。二者的出发点是根本不同的。
    2、客观行为不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不仅在主观故意方面是不同的,而且在客观表现方面也是不同的,其实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是相互呼应的。对客观表现的不同,笔-者又将其细分为欺骗内容不同、履行承诺的实际行为不同以及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一、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是什么
    1、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如下:
    (1)行为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以夸大事实或者虚构部分事实的方法,谋取利益。刑事诈骗则是以非法占有目的来骗取他人财物;
    (2)民事欺诈行为存在于广泛的民事行为,刑事欺诈则一般不是以民事行为为基础进行民事行为以外的行为;
    (3)侵害的对象不同。民事欺诈所侵害的对象是一般民事秩序,刑事诈骗侵害的对象只能是财产所有权;
    (4)严重性程度不同。刑事欺诈行为通常要比民事欺诈行为严重很多。民事欺诈只会承担民事上的赔偿等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
    1、行为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在民事行为中,以夸大事实来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来谋取一定的利益。而刑事诈骗则是以非法占有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来骗取他人财物。
    2、存在基础不同。民事欺诈行为存在于广泛的民事行为,比如签订合同、进行交易等,而刑事欺诈则一般不是以民事行为为基础进行民事行为以外的行为,或者以假借民事行为来骗取他人财物。
    3、侵害的对象不同。民事欺诈所侵害的对象是一般民事秩序,侵害的对象可以是物权、债权,也可能是人身权,而刑事诈骗侵害的对象只能是财产所有权。
    4、严重性程度不同。
    刑事欺诈行为通常要比民事欺诈行为严重很多,刑事诈骗行为往往会触及犯罪并判处有期徒刑,而民事欺诈往往会影响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履行,只会承担民事上的赔偿等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