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公诉案件开庭流程有哪些

刑事辩护
2023-11-30 03:34:0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公诉案件开庭的流程如下:
    1、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查明各诉讼参与人是否已经到庭、宣读法庭规则,审判长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到庭,查明被告人基本信息并告知其享有的权利。
    2、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进入讯问与发问环节。
    3、公诉人、辩护人向法庭出示证据与质证,包括证人的出庭。
    4、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
    5、被告人做最后陈述。
    6、合议庭进行评议,作出判决。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 公诉案件的起诉流程为: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并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 法律分析:公诉案件的流程有:
    1、首先是公安局或监察委等机关立案侦查,经侦查认为已构成犯罪、需追究刑事责任的再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2、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认为确实构成犯罪,需要定罪量刑的,再移送至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3、法院在法律规定的审判时限内对案件进行判决,检察院、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结果的,可以在一审判决生效前提起抗诉和上诉。
    4、二审判决作出后或一审判决生效后,则应该开始执行判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