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医疗纠纷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医疗事故纠纷
2023-11-30 10:36:1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医疗纠纷应该怎么处理
    1、医疗纠纷处理方式如下:
    (1)医疗纠纷应该采取自愿协商;
    (2)人民调解;
    (3)行政调解;
    (4)提起诉讼等方式处理。
    发生医疗纠纷,当事人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法律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下列事项:
    (一)解决医疗纠纷的合法途径;
    (二)有关病历资料、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的规定;
    (三)有关病历资料查阅、复制的规定。
    患者死亡的,还应当告知其近亲属有关尸检的规定。
    二、医院医疗纠纷处理流程有哪些
    1、发生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医护人员负责写出事实经过,同时向患者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解答工作;
    2、发生纠纷的科室主任,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对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讨论总结,从中吸取教训,纠正不足,制定杜绝类似纠纷的有关制度;
    3、经科主任及责任人解释调解无效的医疗纠纷,应及时上报医务部,同时上报有关纠纷的书面材料。
  • 防范医疗纠纷一般有以下措施: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2、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对诊断、治疗、护理、药事、检查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3、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法律依据:防范医疗纠纷一般有以下措施: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2、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对诊断、治疗、护理、药事、检查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3、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建立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医疗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加强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安全与风险管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医疗机构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利用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风险分担形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制订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预防、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完善投诉管理,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 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如下:
    1、医患双方协商处理医疗纠纷;
    2、医患双方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处理医疗纠纷;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法律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
    第二十二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