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有一天在我姐姐的婚礼上, 我请了几个朋友来我家喝喜酒,他们都是互不相识的,然后经过了我的介绍他们就开始成为了很普通的朋友,连对方名字都不知道的那种朋友,然后我把他们的联系电话都给了对方,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我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一直在联系,我也没问过他们,他们也没跟我说起过,但是这几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突然我有一个朋友被公安机关抓了,后来我才知道被抓的那个朋友跟我另外一个合起来做诈骗,但是他们犯罪的活动我从来都没有参与,请问我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他们毕竟是我介绍认识的, 是我给的联系电话。

2019-06-20 16:08:51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首先不要被骗是最重要的,随便敷衍几句挂掉就行,没必要得罪对方,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其次你可以把这个事情讲给亲戚朋友听,以防他们被骗,如果你还是一个比较认真负责的人,可以打110,告知公安机关有这样一个事情发生,让他们掌握一下情况,因为你如果没有上当受骗,也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公安机关是不会立案调查的。
  •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积极退赃、自首等情节会影响量刑。
  •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一般诈骗罪一般诈骗罪与盗窃罪相同,经济诈骗罪如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等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 涉嫌诈骗犯罪被起诉的的,按照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处罚。具体量刑看情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