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双方当时的民事诉讼案件在法院立案受理后,当时直接由合议庭开庭判决违规么?其次这个判决有效么?(对于当年乡级司法所出具的调解书,法院的态度怎么参考?)

2019-06-20 19:07:3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1、民事纠纷,从立案到结案,最长的需要6个月,最短的也需要3个月。

    2、如果案件需要公告送达法律文书,需要鉴定、评估等,时间会增加;如果案件的处理必须以另外的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可能还会中止,直到另外的案件审理结束。

    3、《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4、《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   法律上没有规定从开庭到判决的具体时限,但对整个审理过程规定了明确的时限。以下是民事案件的一审期限。
      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 法院判决书生效后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间是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 法庭调解:是在法庭的主持下根据案件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于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调解。
      庭外和解与法庭调解相比较,有以下几点区别:
      
    1.性质不同。前者含有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性质,后者则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
      
    2.参加的主体不同。前者有人民法院和双方当事人共同参加,后者只有双方当事人自己参加。
      
    3.效力不同。根据法庭调解达成协议制作的调解书生效后,诉讼归于终结,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具有执行力;当事人在诉讼中和解的,则应由原告申请撤诉,经法院裁定准许后结束诉讼,和解协议不具有执行力。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