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离婚起诉前多长时间算财产转移?法院能追查到起诉前多长时间的转账记录?没有证据怎么证明对方财产转移要求法院追查有证据怎么证明对方财产转移要求法院追查?离婚起诉前多长时间算财产转移?法院能追查到起诉前多长时间的转账记录?没有证据怎么证明对方财产转移要求法院追查?

离婚
2019-06-23 06:45:35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怎么收集对方转移财产的证据:  
    (一)对方有转移财产意图但尚未开始转移  在进行离婚诉讼前,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的形式防止其进行婚前财产转移。财产保全又分为诉前保全和诉讼保全两种。  
    1、诉前保全是指当事人尚未起诉前就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这一般适用于情况紧急的情形,如还未起诉时就发现对方要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的15天内,申请人必须起诉,如果不起诉,法院将解除财产保护。  
    2、诉讼保全是指当事人一方已正式起诉后,发现对方有毁损、藏匿、转移、变卖财产等迹象时,申请法院采取的财产保护措施。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负有保管被保全财产的义务人必须妥善保管,不得隐藏、转移、毁损或变卖财产。  
    (二)对方已经开始转移财产  在离婚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已经开始转移财产,一定要小心谨慎,最重要的一步是收集对方转移财产的证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收集:  
    1、搜集其存折线索,记下其开户行,无论其将款转入何方,都不会有太大影响,可以申请法院查询转账记录,法庭上让其说明存款去向和用途,审核其转款必要性;  
    2、对于一方私自转移个人存款的情况,则建议另一方要知道对方的身份证号,并在平时注意搜集对方的存折线索,牢记开户行,以后可以通过查询方式查询对方的转账记录,这样无论对方将款转至何处以及何时转移,均可以查清;  
    3、搜集其收入状况的线索,必要时律师出面调查,如果对方有很高的收入,但又不见存款,法庭上责令其说明收入开支,审查开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4、对于低价出售夫妻共同财产和利用关联企业恶意负债的:可以主张其行为无效,因为其显失公平和侵犯了夫妻一方的利益或公司利益或其他股东利益。  
    5、对于制作虚假债务的:与债权人对质,询问细节问题,列出提问提纲,审查债务形成时间,必要时做笔迹鉴定,审查债务用途和必要性等等。  
    6、如果出现一方私自出售夫妻共同房产,或者私自赠与第三人的情况,另一方可以依法主张买卖合同无效(但第三人善意取得的除外),并可以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任何一方均不能擅自处分夫妻重大共同财产,私自处分严重侵害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 1、财产的转移必须有证据证明对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是为了正常的交易、开支,而是故意隐瞒、转移财产至他人名下,才能认定是故意转移,反之不能认定。对于转移财产的时间问题,法律上没有作规定,一般以2年内为限。
    2、婚前财产不管是否公证,除非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永远属于个人财产而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3、若夫妻对财产有约定,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也不管是否公证,均合法有效,以双方约定为准。
    4、协议是否公证并不影响其效力,只要是其本人签字且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均合法有效。
  •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 离婚时该怎么防止一方擅自转移财产
    一些离婚案件中,离婚一方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将属于的部分非法隐藏、转移且拒不交出,或非法变卖、毁损,使配偶他方在离婚时合法利益受到损害。
    离婚案的当事人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将属于的部分非法隐藏、转移且拒不交出,或非法变卖、毁损,使配偶他方在离婚时合法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也使人民法院的正常诉讼活动受到影响的,《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对这种不法行为的一方,法院在分割共有财产时可以不分或少分。
    在具体处理时,应把隐藏、转移、变卖、毁损的财产作为其已经分得的份额,另一方应得的份额以其他夫妻共同财产折抵,不足折抵的,差额部分由有非法行为的一方折价补偿对方。
    同时,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一方的这种违法行为,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有关规定按妨碍民事诉讼行为予以认定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离婚的诉讼当事人一方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如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遇购置高档物品的情况,应在事后对之登记造册、复制购物票据等,此外,应设法掌握有关双方共同财产的证件和凭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提起前或在离婚诉讼进行的过程中,可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