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刑满释放人员出监后,国家最新有什么扶持政策,是不是服刑一个月国家给予补贴50元就业费

2023-12-18 09:28:0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犯人出狱后到当地民政局领钱,领取补贴的条件如下:
    1、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
    2、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
    3、对被判刑或劳教前已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的,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五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五条
    罪犯服刑期满,监狱应当按期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书。
    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的,监狱应当按期假释并发给假释证明书。
    对被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撤销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假释的,由公安机关将罪犯送交监狱收监。
    出狱的流程是什么
    1、临出狱前两个月,会转移到出监队,进行出监学习培训;
    2、签字领取释放文书,包括释放证明等;
    3、警官谈心,并联系确认是否有家属来接;
    4、释放当天核对信息验明正身,搜查物品,换便服。
  • 法律分析:服刑期间的劳改补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补贴多少也会根据犯人的出勤,工种不同而不同,根据各省规定不同。一般来说表现突出的犯人都会得到每月近三百元人民币的劳动补贴,而一般的就在一百元左右之间,但要是有违规破坏或者抗拒改造的,可能就会一分钱没有。
    劳动补贴是犯人在服刑期间最主要的收入,它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罪犯,通过自己双手养活自己,在劳动中学习各项技能,不至于服刑结束后与社会脱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二条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
    第三条 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第四条 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
    第七十二条 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 犯人出狱后到当地民政局领钱,领取补贴的条件如下:
    1、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
    2、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
    3、对被判刑或劳教前已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的,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出狱的流程是:
    1、临出狱前两个月,会转移到出监队,进行出监学习培训;
    2、签字领取释放文书,包括释放证明等;
    3、警官谈心,并联系确认是否有家属来接;
    4、释放当天核对信息验明正身,搜查物品,换便服。法律依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三十五条 罪犯服刑期满,监狱应当按期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书。
    第三十六条 罪犯释放后,公安机关凭释放证明书办理户籍登记。
    第三十七条 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
    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