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侵犯隐私权名誉权,民事诉讼

个人隐私
2023-12-19 14:54:0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分析

    隐私权,是指公民就自己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情事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1、主体不同:隐私权仅自然人享有;而名誉权不仅自然人享有,法人、其他组织也享有。
    2、性质不同:隐私权的客体是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或不宜公开的秘密;而名誉权的客体是公众对待定人的社会评价。
    3、侵权方式不同:侵害隐私权的方式常见的是未经自然人同意或授权而披露、传述、散步、窃取他人的个人隐秘事项;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常见的是侮辱和诽谤。
    4、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散步、公开的内容并非捏造、虚构的,而是事实;而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人散布的内容捏造、虚构的,并非事实。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三条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条 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 法律分析:名誉权和隐私权的区别具体如下:
    1、主体不同,隐私权仅自然人享有;而名誉权不是只有自然人享有,法人、其他组织也享有;
    2、客体不同,隐私权的客体是自然人不愿为别人知晓或者不宜公开的秘密;而名誉权的客体是公众对特定人的社会评价;
    3、侵害方式不同,侵害隐私权的方式常见的是未经自然人同意或授权而披露、传述、散布、窃取别人的个人隐秘事项;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常见的是侮辱和诽谤;
    4、侵害的内容不同,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散布公开的内容并非虚构;侵害名誉权的内容是捏造虚构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 法律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因此他人有不得散布的义务。散布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的,是违法侵权行为,应依法受到治安行政处罚。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名誉侵权诉讼,要求侵权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
    按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第1款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因此,当自身权益遭受非法侵害时,应通过单位给予调解处理,或依法向公安机关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等合法方式解决,而不能用违法方式处理。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