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东西被别人拿走卖钱,迟迟不给我钱,属于什么?是诈骗吗?

诈骗
2023-12-26 16:14:0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分析:一般来说算诈骗。拿货不给钱是否属于诈骗,要看是否具有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即: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主体是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视情况而定。如果在交易时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就属于诈骗。
    如果仅仅是因为无力支付,则不属于诈骗,属于普通的民事纠纷,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
    诈骗罪,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即达到16周岁,都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由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使他人发生错误的认识,并由于错误的认识来处理自己的财产。
    根据本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2000元为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诈骗未遂的,不构成犯罪。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让人帮忙买东西,是民事行为。至于帮忙的人推来推去,你还是问清楚原因。轻易怀疑别人是诈骗,好像自己最冤枉,比较可笑。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